我們此行北疆天路自駕內蒙古夏季風情之旅,從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金帳汗作為“零公里”起步——7月4日至8日線路滿洲里—新巴爾虎旗—阿爾山—烏蘭浩特。7月9日,我們從烏蘭浩特自駕到通遼市。380公里路途,不斷從車窗望去,視線逐漸從烏蘭浩特的淺丘漸變到一望無涯的大草原。從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起,第一次親密接觸從小看小說長大看電視劇被嚴重如雷灌耳的科爾沁草原。
嚴重如雷灌耳的雷聲最響亮的,一是二月河關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落霞三部曲”。二是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孝莊秘史》。
不管小說或者秘史如何,歷史上科爾沁草原真的人杰地靈,從古至今涌現出數以百計的歷史名人,其中孝莊的名氣之大、影響之深是無與倫比的。大家對這位曾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的一代女政治家有頗多了解,就是明證。
在距離通遼市區48公里的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就是孝莊故居暨目前中國最大的親王府邸——達爾罕親王府。既然來到了科爾沁,膜拜一下這位傳奇人物,是必須的選項。
走進這王府,建筑和裝飾,讓你瞬間穿越到清代,眼前浮現的都是額娘、親王、貝勒、格格……盡管當日氣溫37度,參觀一小時,汗飚倆小時。
達爾罕親王府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這王府最初是蒙古科爾沁部首領、孝莊文皇后老爸宰桑的府邸,后于順治年間因宰桑兒子滿珠習禮晉封札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而得名。這王府至清代末,共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12代,曾有多位皇室公主、格格下嫁府內。
康熙大帝一生曾三次巡視科爾沁,寫下了著名的《致科爾沁部與眾蒙古宴》詩;乾隆皇帝曾兩次駐蹕王府,并在府內舉辦過他33歲生日慶典。民族英雄嘎達梅林曾擔任王府的最后一任軍務梅林(清代部隊指揮官(參數|詢價)官名)。
達爾罕親王府占地6平方公里,據說比沈陽的清代故宮還大。這王府于2007年開始恢復性重建,2012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王府的整體建筑分中、西、東三路,由90余座清代古建筑組成。中路是主線,由王府府門、儀門、印務處、銀安殿、寢門、寢殿(孝莊故居)、后罩樓(玉佛殿、祠堂)等7進院落組成。西路由札克薩衙門、內務衙門、王爺演武廳、馬廄等組成,東路由驛館、梅林衛隊、王府小花園、公主府、書院書熟、倉廩等組成,整體為傳統木結構建筑,青磚灰瓦,雕梁畫棟,富麗恢宏,民族特色濃郁,被譽為中國王府之最。
孝莊故居暨達爾罕親王府目前是國家級4A級景區,雖然景區內有很多國家級文物,但門票相當滴溫柔,旺季成人票才50元,淡季減半;學生半票,兒童及70歲以上老人免費。
據說,著名電影演員斯琴高娃就出生在科爾沁草原,她已經受聘擔任了孝莊故居的形象大使。
這達爾罕親王府的印務處是啥機構?肯定不是擺放打印機、復印機之類設備的地方。
聽導游講,這里的功能,其實就相當于王府的辦公廳,負責接待找王爺辦事兒的和處理王爺交辦事項。印務處左邊,看上去像秘書之類辦公的地方。印務處右邊,貌似接待室。
這個銀安殿建筑式樣和風格,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頂建筑,完全與北京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乾清門一樣!在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頂等級高于單檐廡殿頂,僅低于重檐廡殿頂,而重檐廡殿頂只能皇帝一個人獨用。
進入這殿,迎面就是這個類似皇帝處理政務房間和寶座??上攵?,這王府的地位有多么崇高,居然敢模仿皇帝寶座的樣紙——鐵帽子王,那可不是擺設哦。這里,自然是親王處理政務的地方。
過了寑殿,再過一道垂花門,就是孝莊故居。
垂花門是古代漢族民居建筑院落內部的門,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
1、世襲罔替:就是不降爵,即承襲原來的爵位。清朝鐵帽子王就是世襲罔替。清王朝對于蔭封的王爵,對于下一輩承襲爵位,一般都采取降爵承襲的方法,即父輩為親王,子輩就是郡王,孫輩就是貝勒……世襲罔替就是父輩是親王,子輩還是親王,世世代代都是親王,除非獲罪削爵。
2、札薩克:官名,蒙古語“執政官”的意思,是一種清朝主要對蒙古族和滿族人授予的軍事、政治官職爵位。札薩克與等級依次為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均由朝廷冊封,受當地辦事大臣或參贊大臣節制。在札薩克的封地內,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產均歸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擔負任何徭役、稅賦。人民統歸其管轄并交納賦稅,承擔徭役,札薩克對他們有生殺予奪的權利。
3、梅林:這里并不是指中世紀亞瑟王傳說中的偉大魔法師,或者是《哈利波特》中出現的巧克力蛙上的巫師。而是清代管理一方軍隊的領導。嘎達梅林,姓名莫勒特圖·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蒙古族,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達爾罕旗(今科爾沁左翼中旗)人?!案逻_”(同東北話“老嘎達”)蒙古語中意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職,即札薩克答剌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的總兵。